只要對電視或電影感興趣的人都應曾聽聞過關於解析度的專有名詞,如 1080p 和 4K。這是影像品質的簡單區分方式-越清晰的影像總是更好,不是嗎?畢竟幾乎任何人都能分辨出 720x480 DVD 和 1080p 藍光光盤之間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電視經常以這些規格區分並販售。
但是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新的影像規格,消費者透過是否支援該規格來選購電視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普及。HDR 或稱高動態範圍,比起一般的影像規格更難銷售,但在經過正確的使用後,比起更高的解析度,他可以呈現出影像最大幅度的真實性。
HDR 是什麼?
“高動態範圍”是指能夠在影像的明亮和黑暗區域捕獲細節的範圍亮度能力。
在許多視覺媒體中都可以找到類似 HDR 的概念。在攝影中,它是指組合多次曝光以創建即使在非常明亮和黑暗的區域中也能看出大量細節的影像。在電影 CGI 和影像遊戲中,它指的是一種表示顏色的特定方式,該方式可以將細節保留在高光和陰影中。
對於電視而言,HDR 是一項技術,它可以在影像的明暗區域中保留更廣泛和更深的色彩範圍,呈現出更好的對比度以及更好的細節。
普通的非 HDR 影像信號和電視被稱為“ SDR” 或 “標準動態範圍”,相較 HDR 看起來較渾濁,成像不生動活潑且整體上較不自然。
支援 HDR 規格的電視提供更高的色彩對比度,並可以在最暗和最亮的色調之間顯示更廣泛的顏色與細節,看起來更近似於現實生活中的顏色。
HDR 規格之戰
如同許多多媒體技術,HDR 亦有自己不同的規格之爭,許多公司推出專屬的 HDR 規格並試圖壟斷市場。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主要的 HDR 規格類型。
HDR10
HDR10 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且最基本的 HDR 規範,它是由美國消費科技協會(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所創,並採免費、開放供任何製造商皆能使用。幾乎所有的 HDR 串流影音及媒體皆具有 HDR10 ,因此它多半可在每台 HDR 電視上播放。
HDR10 比起 SDR 當然是很大的進步,但這並不表示這是 HDR 中絕對最佳的規範。例如,它只有 “靜態元數據”,這意味著在單電影或電視劇集中使用相同的HDR “設置”,即使該設置不適用於特定場景。
HDR10+
因為 HDR 10 光度恆定的限制,三星創造了 HDR 10+ 的規範,增加 “動態元數據”,或能在同影音內容間因應不同場景獨立調整 HDR 效果。且 HDR10+ 亦改善了 HDR10 的影像亮度、對比及色彩飽和度。
如同 HDR 10, HDR 10+ 可免費使用,但由於它是由三星生產的,因此某些製造商可能會對它抱持懷疑態度。例如,儘管 LG OLED 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高階電視之一,但 LG 的頂級 OLED 電視並不支援此規範。
HLG
HLG(混合對數伽馬) 或稱 Hybrid Log-Gamma,是由兩個國家電視網絡(英國 BBC 廣播公司和日本放送協會 NHK)共同創立的。 HLG的設計目的是為讓 HDR 規範能同時兼容 SDR 的顯示器進行播放。許多大型運動賽事如世界盃皆以 4K HDR 規格播放。
與其他 HDR 格式不同,HLG 不使用元數據,而是以 SDR 廣播信號結合附加的對數伽瑪亮度曲線。如果接收的電視機不支援 HDR,將會以 SDR 信號接收並繼續播放。但若有支援 HDR 規範,將接收 HLG 曲線並運用以呈現細膩精緻的 HDR 影像。
HLG 雖不如其他更高規格呈現效果好,但它具有向後兼容的規格能填補規範間重要的差距。
Dolby Vision(杜比視界)
Dolby Vision(杜比視界)具有動態元數據,提供精緻細膩的色彩深度與亮度,並獲得業界主流規格支援,是目前市場上最好的 HDR 規格之一。
可惜的是,使用 Dolby Vision 會有版權費用衍生,這可能會影響製造商使用之意願,轉而使用其它開放、免費的規格。儘管如此, Dolby Vision 仍是市面第二主流的 HDR 規格。
Advanced HDR by Technicolor (SL-HDR1, 2 and 3)
Advanced HDR 具有多種 HDR 規格的各自優勢。 SL-HDR1 與 HLG 的表現原理近似,由同時傳輸的 SDR 信號和 HDR 圖層組成,使其可以播放於 SDR 設定。SL-HDR2 使用動態元數據類似於HDR10+ 和 Dolby Vision(杜比視界)。 SL-HDR3 從 HLG 信號開始,然後添加動態元數據以進一步改善影像品質。
HDR10, HDR10+ and Dolby Vision(杜比視界)是最常見的使用規格。
哪一個是大多數裝置支援的最佳規格?
HDR10 和 Dolby Vision(杜比視界)是規格大戰中的代表佼佼者。幾乎每個主要的 4K HDR 電視、多數的影音遊戲機皆支持這兩種規格。
您在 4K HDR 中需要知道什麼?
想要更深入了解 HDR 的世界嗎?這是您入門所需的一切。
1. 支援 4K HDR 規格的電視
2015年之後推出的多數 4K 電視都支援某種 HDR 規格。確切支援哪種規格會製造商及型號間而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數多能與 HDR10 及 Dolby Vision(杜比視界)兼容。
某些廉價電視雖支援 HDR 規格,但實際上卻因缺少廣大色域的螢幕而無法呈現。而這些電視能將其轉換為可以顯示的 SDR 影像。雖影像真實度比 HDR 的規格差,卻因取決於轉換質量,呈現效果可能比標準 SDR 規格還差。
由於受市場銷售機制影像,要了解哪些電視具有支援廣大色域是有困難度的。可在 Rtings.com 上查找更多關於電視的技術規格,以了解電視是否具有“真正的” HDR 支援規格!
2. 支援 HDR 的串流媒體播放器
實踐 4K HDR 的下一步是使用能支援您實際顯示 4K HDR 內容的設備。其中包括現今流行的遊戲機,例如 PS4 Pro 和 Xbox One。 而 Roku Ultra,Apple TV 4K,NVIDIA Shield 和 Amazon Fire TV Cube 等串流媒體設備也都支援 HDR。許多桌電及筆電也都支援 HDR 規格。
3. 支援 4K HDR 的影音內容
如果您沒有可播放的 HDR 影音內容,那麼即使有支援 HDR 的新型設備又有什麼好處?您需要能提供 HDR 串流的影音服務。
這些格式大多受到主流媒體服務的支援,例如 Amazon Prime,Netflix,YouTube,Disney+ 和 iTunes,以及 Vudu,FuboTV 和 FandangoNOW。這些串流媒體服務上可觀賞的 HDR 內容持續不斷增加,為您提供更多的選擇、身歷其境的視覺體驗及電影享受。
請注意,除非您有購買超高清方案,否則 Netflix 不會提供支援 HDR 的影音內容。購買此方案可讓您多達4個裝置能同時下載及觀看。其他影音方案不支援提供 HDR 影音內容。
4. 足夠的頻寬
播放 4K HDR 內容需足夠的網路頻寬。例如若要以 4K HDR 規格傳輸,則 Netflix 會需要 25Mbps 或更高的頻寬速度以支援。請確保您的網路服務是否提供足夠快速、穩定的頻寬流量。
Mbps 代表網路的連接速度。
5. 支援 4K HDR 規格的 HDMI 傳輸線
您需要有支援 HDMI 2.0 的傳輸線以支援 4K HDR 規格傳輸。許多低廉的製造商生產的傳輸線聲稱具有能支援 HDMI 2.0 和 4K HDR 規格,但傳輸線的品質可能會提供您不同的體驗。
首先,如果您有一條很長且低廉的 HDMI 傳輸線,那可能整條傳輸線都不支援 4K HDR 規格。此外,非常便宜或較舊的傳輸線可能無法處理 4K HDR 所需的高頻寬。
想要確保能獲得良好的影音體驗,最安全方式就是選擇優質且經認證的 HDMI 傳輸線。得以確保您使用的任意裝置皆能獲得正確的 4K HDR 信號傳輸。
什麼是 HDCP?為什麼是選擇傳輸線時的重要標準之一?
選購 HDMI 傳輸線時,並非僅考慮支援的規格和頻寬。 HDCP 或稱高頻寬數位內容保護是種內建在 HDMI 系統中的反盜版保護系統。有如電源設備和電視間的握手同意概念,它可以確認這兩個設備都支援內容保護。
目前最新版本是 HDCP 2.2,任何串流影音傳輸的 4K HDR 內容設備都須兼容。這表示影音播放鏈中的每個設備,包括電視、機上盒、遊戲機、桌電、媒體播放器,甚至於 HDMI 傳輸線,都必須符合 HDCP 2.2。如果任意情況任一設備都無法通過 “交握” 同意功能,則影像內容可能以較低的分辨率播放,甚至根本不顯示!
如果您使用不完全支持 HDCP 2.2 規格的 HDMI 傳輸線,那麼您將無法播放 4K HDR 內容以及大多數受版權保護的影音。
HDCP 透過在 HDMI 上提供版權保護方式,將 HD / UHD 數位內容提供給消費者。 HDCP 保護此介面端口。
選擇優質的 4K HDR HDMI 傳輸線很困難嗎?
您如何找到正確的 HDMI 傳輸線?選擇堅持以優質材料及配件聞名的品牌,您再也不必擔心傳輸線品質差的問題。
您需要什麼傳輸線/轉接器?
您將需要找到可以將電源設備連接至顯示器的傳輸線或轉接器,因此首先需確認您擁有哪些端口。您在電源/顯示器上找到的端口會有所不同。如果幸運的話,您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方式。
來源 | 投影 | 所需配件 | |
媒體播放器 | 優質高速傳輸線 | ||
遊戲機 | |||
HDMI 筆電 | |||
USB-C 筆電 | USB-C to HDMI 傳輸線 | ||
USB-C to HDMI 雙端口轉接器 | |||
USB-C 筆電 | USB-C 顯示器傳輸線 | ||
USB-C 筆電 | USB-C to DisplayPort 傳輸線 |
評論
0 條評論
請登入寫評論。